2024-11-21 18:36:24 | 学堂网
一般报考的顺序就是第一个志愿是比较好一点的高中,分数自然也要高一点,第二个志愿就是选择的比较保守,分数低一点。其实中考过后自己就对自己的成绩有的一定的估计,如果分数高于第一志愿录取线的话,那就肯定会被录取,如果第一志愿没有录取,那就要看你的分数是不是够第二志愿的录取线。
如果够那录取的几率就非常大,而且当时还有扩招政策,一般就是线下四十分左右,要交很多的钱才能上,所以说不管是第一和第二志愿的录取几率都是很大的,还有一点就是当时还可以复读,去初三重新再念一年,然后再考,所以被高中录取的可能性非常大的。
第一批次志愿,是县里较好的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学校,我县有两所公立高中一中和十中,和一所知名度较高的民办高中并列为第一批次志愿。报名时只能从三所学校中选择一个学校,这三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都有差别,所以报志愿时要依据自己的成绩而定。
县级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志愿,包括县里的几个民办高中,依据条件的差异,收费高低也不同。分数线低于第一批次的学校。也是只可以选择一所学校报名,一般考不上第一批次的学生,如果分数差的不多,就可以被民办高中录取。今年不比往年,县里为最低录取分数线做了规定,最低为330分,低于此分的任何普高都不让收,包括私立高中。 学堂网
学堂网(https://www.ertang.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考志愿填报有什么好技巧的相关内容。
中考志愿填报技巧:大连中考志愿填报技巧与注意事项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大连中考志愿填报技巧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技巧:1、提前了解各所高中情况:在志愿填报前,提前了解各所高中的优秀特点和录取要求,对于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参考网络、学校、真实生活中的亲友和学长学姐等各种渠道,加深对各所高中的了解,挑选符合自己特长和需求的学校。2、量力而行:考虑自己的兴趣、实力和职
大连中考志愿填报技巧与注意事项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大连中考志愿填报技巧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技巧:1、提前了解各所高中情况:在志愿填报前,提前了解各所高中的优秀特点和录取要求,对于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参考网络、学校、真实生活中的亲友和学长学姐等各种渠道,加深对各所高中的了解,挑选符合自己特长和需求的学校。2、量力而行:考虑自己的兴趣、实力和职
苏州23年中考分数线关于苏州23年中考分数线分享如下:2023年江苏苏州中考三星级及其他高中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其中苏州市桃坞高级中学校录取最低分为575;苏州市第五中学校录取最低分为593。2023年苏州中考指标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姑苏区(直属)607分;吴江区江苏省震泽中学指标生最低控制线623分,其他四星级及热点学校指标生最低控制线573分。姑苏区(直属)607分
绵阳中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近日,绵阳市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布《绵阳市202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较去年相比,绵阳市2021年中考主要有5大变化。重磅!2021年绵阳市中考政策有这五大变化……其中,以下变化尤其需要考生注意!快来和小招一起看看吧↓↓↓↓01志愿填报时间有变化中考报名和志愿填报同时进行。
美术生填报高考志愿要注意什么?对于美术生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你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这将帮助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研究学校和专业: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你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查看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同时也要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什么中考时填报志愿要注意顺序?中考的志愿是依据考生招生考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录取时,一般从考生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至第八志愿第二专业依次检索,直到考生被某一个符合条件的志愿学校(专业)录取。该考生被录取或所有志愿均未被录取时才转向处理下一个考生操作。通俗的说,录取时按照“等第入围、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高分考生比低分考生排序在前,优先检索,依照考生的1、2、
大连中考志愿怎样填报统招和指标到校是否报一个学校大连中考志愿怎样填报统招和指标到校可以报一个学校。1、统招:指计划内的招生,而统招的学生是经过招办正式录取的考生。2、指标到校:指在我国部分省市实行的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解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给每个初中的尖子生都能获得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的招生政策。指标到校的政策规定:教育部在《意见》中规定了指标到校的大致做法
柳州中考投档时间7月14日-7月18日。根据查询柳州教育局官网得知,2023年柳州中考投档在7月14日至18日。柳州市,简称“柳”,别名“壶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柳州中考志愿填报注意这几方面(一)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准考证和密码,防止被他人盗用,因密码泄露导致的各种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志
2024-03-07 09:11:20
2024-05-24 17:08:04
2024-05-19 17:41:00
2024-04-11 10:44:27
2024-09-28 20:24:42
2024-06-20 11:05:59